蓝营地方议员倒戈考验党内团结,台媒:“阵前倒戈敲响国民党警钟”******
【环球时报综合报道】全台民选地方公职人员25日宣誓就职,22县市议会也全面改选正副议长。结果国民党内频传倒戈事件,引起党内和舆论的注意。
据台湾《中国时报》26日报道,花莲县议会议员33席,国民党20席稳定过半。力拼连任的国民党籍议长张峻虽未被党内提名,但在25日险胜,随即宣布退出国民党。在高雄,议长选战也是空前激烈,民进党在选前一天公布新潮流系的康裕成参选议长,并挖角国民党籍的曾俊杰担任副手,打乱国民党布局,最终民进党夺下正副议长宝座。
根据台“内政部”统计,此次国民党在市议会改选中囊括15席议长、14席副议长,民进党仅4席议长、2席副议长,无党籍3席议长、5席副议长。但比起2018年国民党总共拿下19个县市议长相比逊色不少,且高雄、台南、基隆都有议员倒戈,考验党内的团结。
26日,国民党高雄市党部召开考纪会,开除曾俊杰的党籍。国民党文传会副主委林家兴称,有关本次正副议长选举中有少数党员违纪的情况,花莲、基隆、台南等地27日起会陆续召开考纪会,依章程处理违纪党员。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表示,对于任何违反党纪的行为感到遗憾,“在国民党最困难时候,团结一致就是最忠贞的同志”。“中广”董事长赵少康更是痛批曾俊杰为了自身政治利益,吃相难看至极,丝毫不顾忌刚投票给他的选民。
“阵前倒戈敲响国民党警钟”,《中国时报》26日刊登的一篇评论称,代表直接民意的议员敢刚当选就背弃政党、背弃选民,背后所代表的警讯值得国民党反思。除了党纪不彰外,更关键的原因恐怕是国民党缺乏让选民感动的信念,以至于背弃党的议员有恃无恐,不担心选民给予选票教训。文章认为,何以背弃国民党的议员会有如此认知?关键仍在于“讨厌民进党”并不等于“喜欢国民党”。评论称,全台910席地方议员,国民党从上届394席滑落至367席,反观民进党由238席增长到277席,显然在基层的主流民意中,“讨厌国民党”的趋势并没有停歇。香港中评社认为,这些跑票的事件显示了国民党中央控制力不足。(张 若)
(环球时报)
福建泉州抢救“迁台记忆” 已征集档案2000多件******
中新社泉州1月9日电 (记者 孙虹)“迁台记忆”档案文献是承载两岸同胞共同记忆的主要载体,是“两岸一家亲”的有力证明。福建省泉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苏悦9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,泉州“迁台记忆”档案征集工作初见成效。
2021年5月,泉州在福建率先启动“迁台记忆”档案文献抢救征集工作。截至目前,泉州已征集各类“迁台记忆”档案文献资料2000多件,其中包括信件、户籍、凭证、图书资料、纸质照片、录像、口述实录采集等。
苏悦表示,“迁台记忆”档案征集仍存在征集线索少等问题,应加大力度继续推进“迁台记忆”档案征集工作。
作为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,泉州与台湾隔海相望,地缘相近、血缘相亲,台湾人口中祖籍泉州的约占44.8%。历代迁往台湾落地生根的泉州籍先民,在两岸混居、求学、信仰、工作、通婚等活动中,留下大量真实反映两岸社会变迁、承载民族记忆的最原始而珍贵的档案文献,统称“迁台记忆”档案文献。
苏悦指出,而今,当地老一辈台胞台属几近古稀,民间对“迁台记忆”档案文献的保护意识薄弱,档案文献实体散佚损坏严重,口述档案项目较少,泉州民间“迁台记忆”着实面临着消逝风险。
为此,苏悦在正于此间召开的泉州市两会上提出,建议泉州设立“迁台记忆”档案工作专项保障资金,用于实地走访、线索征集、整理修裱、建设“迁台记忆馆”等工作;深入挖掘“迁台记忆”里的两岸故事,扩大宣介辐射面,引导更多人参与保护、收集“迁台记忆”档案文献。
苏悦还建议,依托高校、科研机构、档案机构的专业力量,通过座谈、研讨等形式,充分挖掘“迁台记忆”档案文献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,活化利用“迁台记忆”档案文献。(完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